曾几何时黄华镇流传着“社社办学堂,少见读书郎”的民谣,仅有13个村的黄华镇校点多达73个,“一个教师、两张课桌,三个年级,四个学生”的教学点不在少数,办学成本高、办学效益低、学校规模小、办学条件达标率低、师资短缺在全县也是一个典型,尽管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地加大投入,但由于点多、面广、量大,有限的教育资源出现了严重浪费,一系列因素制约着农村学校的发展。
早在2012年,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,永善县就开始对集中办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,创办了第一个集中办学的学校—伍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。经过6年的发展,已经实现了规模办学。2016年以来,黄华镇中心校借力“教育兴昭”战略发展的东风,以“美在校园”“四城同创”等创建活动为契机,借鉴伍寨乡撤并收缩校点实行集中办学试点的成功经验,认真统筹、合理规划,整合教育资源开展集中办学,按照“节约、美观、实用”为原则,陆续启动了所有完小的旧楼翻新和校园文化打造,校园绿化建设,将校点收缩为19所,并通过多方协调筹集资金,建设了多个校点的教学楼、综合楼、食堂、厕所、围墙、操场、堡坎等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办学品位大幅度提升。
通过几年的实践,集中办学的模式正在永善县高寒、偏远的学校逐渐铺开,马楠乡九年一贯制、水竹乡九年一贯制等一贯制学校逐步建成,小、散、弱、乱的校点逐步减少,截止2017年10月,永善县共撤销学校36所,收缩撤并学校29所,新增寄宿制校点19个。永善县把集中办学作为发展农村教育的一项战略举措,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,逐步体现出了集中办学的以下优势:
一是减少重复投资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,集中办学,减少了校点的分布,实现师生宿舍、食堂、厕所和学校的教具、学具、图书等资源的共享,易于集中资金促进学校规模办学,提高资源利用率,节约师资和不必要的投入,提高办学效益,加速改变办学条件进程;二是有利于缩小校际之间差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学生集中到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等相对较好的大环境中,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文化知识的同时,开阔学生眼界;三是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,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、沟通和学习,提高教师积极性、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;四是有利于改革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,打破原有的“山高路远,鞭长莫及”的弊端,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。集中办学解决了以前上学放学都要接送的麻烦,群众将孩子送到学校去,吃住都不用担心,学习成绩比以前好了,更能安心的投入农业生产,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。